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注册 登录】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返回网站首页
menu
首 页
资讯
数据
政策
技术
咨询
项目
市场
专家
企业
会展
招聘
管理咨询
《中国煤化工》
menu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 详细内容
橘生淮北则为枳 | 安徽淮化破产被公开拍卖的启示
作者:老木 |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 时间:2021-01-11

宣告破产一年后,成立于1958年的安徽淮化集团将于12月12日在京东拍卖破产强清平台上被公开拍卖。属于安徽淮化集团的技术专利、生产装置、固定资产和子公司都将是此次拍卖的对象,价格从以数十万到数亿元不等。据京东拍卖破产强清平台官网,其中占据最大头的拍卖资产起拍价约为7.96亿元,包括安徽淮化集团的应收款项、在产品、房屋建筑、机器设备、车辆等资产。

    虽然早在2018年就已经停产、2019年就宣告破产,但是,当媒体曝出安徽淮化价值约8亿元的多项资产将于12月12日在京东拍卖破产强清平台上被公开拍卖时,业界还是为之震动。大家在惋惜的同时不禁要问,淮化到底怎么了?

    公开资料显示,已有62年历史的淮化曾是全球最大的浓硝酸生产企业,是中国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起人和理事单位,曾先后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中国企业1000强、中国肥料制造业30强、安徽省工业企业50强等荣誉。还有资料显示,自神舟七号以来,我国所有航天产品使用的纯度达到99.8%的四氧化二氮推进剂均由该企业生产。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头戴如此多光环的淮化达到了发展最辉煌的时刻。谁能想到,仅仅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如今却落得个破产拍卖的下场。此时此刻,不知有多少业内人士唏嘘不已!

    套用托尔斯泰那句“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淮化的破产肯定有自己的原因,如历史包袱沉重、公用设施老化、安全隐患突出、环保压力剧增等。但是,笔者注意到,媒体在报道中还给出了这样详细而具体的原因:皖北煤电入主,发展陷入困境。这指的是2005年,在煤化工产业热潮正炽的时候,也是淮化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皖北煤电集团公司(即皖北煤电)出资并购了淮化并对其资产、债务、员工等方面进行重组。从此,淮化跃升为省内最大的煤化工企业。但同时,这家原来由化工人管理的煤化工企业也改由煤电人来管理。可以这么说,在化工人管理的近50年里,淮化由小到大发展至最辉煌时期;而在煤电人管理的13年后淮化停产,14年后宣告破产,15年后被公开拍卖。

    这不禁令人想起《晏子春秋》中的那句充满哲理的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正如很多煤炭、煤电等企业雄心勃勃地涉足煤化工产业一样,当初皖北煤电入主淮化的目的很明确,目标也很宏伟:瞄准煤化工领域的高端技术,延伸煤炭产业链,让有限的煤炭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增值空间,打造全国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从媒体公开报道的信息来看,皖北煤电入主淮化后确实做了不少努力,比如,规划总投资560亿元在淮北建设占地12.7平方公里的煤化工基地;引进中石化作为战略投资者,计划共同投资240亿元建设180万吨甲醇及转化烯烃和60万吨乙二醇项目等。然而,从结果来看,皖北煤电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有公开报道说,皖北煤电入主之后,淮化的发展不但没有更上一层楼,反而陷入了死胡同。他们分析的原因是企业兼并后管理制度不兼容、组织结构调整不顺,内部产生冲突,效益大幅下滑,劳资关系越发紧张。例证之一就是,2016年2月1日,因不满工资收入缩减,淮化部分职工曾拉起横幅,堵在工厂大门前向皖北方面讨要说法。

    笔者在百度安徽淮化集团吧上看到一封时间为2018年7月5日、署名为淮化集团离退休职工维权代表的公开信。信中提到“当年红火多时的淮化,近十多年来在无能的皖北煤电集团的糟蹋下即将走上破产之道”“淮化集团从皖北煤电控股以来,所有的收入……都被一扫而光”。

    不管公开信所说的是否是实情,也不管是不是全部,但至少说明,皖北煤电并购淮化后的所作所为没有获得淮化老员工的认可,皖北煤电最终也没有蠃得他们的信任。

    在那个煤化工产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年代,煤化工成为很多企业眼里的香饽饽,似乎只要踏进煤化工的门槛就可以收获无限风光,赚他个盆满缽满。一时间,不管有没有化工经历,也不管有没有化工人才和技术,全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来捧煤化工的场,其中最多最热心的就是煤炭企业和煤电企业。当年,入主淮化这样化工企业的煤炭、电力企业远不止皖北煤电一家。许多煤电企业大举入主化工企业的雄心壮志来自于有业绩、有钱、有当地当届领导支持,自信没有搞不定的事。当时就有有识之士提醒,煤化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搞的,小心橘生淮北则为枳。

    其实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化工生产是高温、高压的高危行业,工艺技术十分复杂,非标设备多,对管理和人才的要求特别高,对安全、环保的要求也极为严格。煤炭、煤电等企业在自己领域内可能一流,但要搞化工也达到一流,非数十年之功不可。问题是,市场给你这么长的时间吗?你真有那么多钱可砸吗?领导真会始终如一地顶你吗?

    一位专家在谈到投资高达642亿元的大唐煤化工项目最终告败原因时就说过:

    电力企业做煤化工,虽然也引进了一些化工人才,但是领导层多是电力系统转岗过来的,对化工项目认识不到位,以发电的思维看化工,忽视了一些致命的技术问题。

    也许,这正是淮化被皖北煤电并购后最终走向破产的原因吧!淮化不是煤化工热的第一个牺牲品,但愿它是最后一个。


 资讯搜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