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味精,稀土在制造特种材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能,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石油化工、冶金、特种玻璃陶瓷、农业、医疗等领域。也正由于稀土这种特性,即使对化学、冶金、矿产资源一窍不通的中国普通民众,也深以本国极为丰富的甚至达到全球垄断级别的稀土而感到无比自豪。
但是现在,这种自豪感似乎正在被瓦解。美国正与日本、澳大利亚一起,打造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的完整稀土供应链。中国稀土垄断全球市场的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让美日澳下定决心建立独立于中国稀土供应链的根本原因有3个:
一是大约2010年前后,中国因钓鱼岛主权纷争对日本实施稀土出口限制,引起国际上极大震动,尤其是稀土用量较大的美国、日本忽然意识到如此至关重要的材料供应居然掌握在中国手中,危机感油然而生。
二是上述事件后,国际稀土价格飙涨,引发全球稀土开采热潮。本已奄奄一息的美国最大稀土企业钼业公司,投巨资重新启动关闭了近10年之久的芒廷帕斯矿。而两年之后,中国取消了稀土出口配额管制,国际稀土价格随之一泻千里,钼业公司因无力偿还巨额负债只能申请破产,后被中国及新加坡企业收购。
三是大约五六年前,中美关系急转直下,贸易摩擦更是频频发生。那时中国国内民情汹汹,直言要通过稀土这个杀手锏的禁运和限制出口,一夜之间将美国打回石器时代。
从那时开始,美国就将确保稀土供应链问题正式提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开始出台一系列法律和财政扶持措施,以政府资助、私人企业具体落实,联合日本、澳大利亚这两个稀土技术和资源较为丰富的铁杆盟友,打造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产业链。也是从那时起,不管国际稀土市场价格涨跌,美国国防部、能源部等始终大力资助稀土资源勘探和提取技术研究,扶持稀土氧化物冶炼和生产企业。正因为有专项资金支持,又有多家机构参与,加上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球探矿热潮,美日澳近年来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如今,美日澳不但重启了部分原本关停的稀土矿,而且在本土、欧洲、南美、亚洲和非洲都有新的稀土矿藏被发现,其中一些优质稀土矿藏已经或即将进行商业开采。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的报告,全球开启稀土开采的有近20个国家,而中国已探明储量比例已由近50%降至近36%。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21年的一篇论文也承认,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37个国家261家公司启动了共计429个稀土开采项目,而美国正在得克萨斯州开发的圆顶山稀土项目足以提供美国130年之久的需求。至于国人一度引以为豪的稀土分离技术,美国在投入大量研究后,也取得了颠覆性突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表示,与能源部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共同开发的一项稀土提炼新技术,具有“改变游戏规则”的重要意义,可以十分经济、有效地分离稀土并大幅减少现行提炼方法中因使用强酸带来的污染,令美国稀土厂商拥有低成本优势。目前这一新技术已授权给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有机化学品制造商。
实事求是地说,经过10年努力,美日澳无论是在掌握全球稀土矿资源,还是在先进的稀土开采提炼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初步建成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正快速摆脱对中国稀土的高度依赖。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公开数据显示,美国近年来的稀土精炼产品进口额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进口总值为6.96亿美元,2021年仅为1.1亿美元。而美国国内稀土投资热情更为高涨。拥有芒廷帕斯矿的稀土矿商美国MP材料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通用汽车供应电动汽车使用的永磁体。美国通用原子能电磁系统公司2021年12月27日宣布在怀俄明州设计、建造和运营稀土分离和加工示范设施,开采位于怀俄明州东北部的贝诺杰稀土矿。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受益于美国五角大楼国防产品安全供应链项目财政资助,也迅速跻身全球主要稀土供应商行业。该公司将在其位于西澳大利亚韦尔德开采出的矿石运到马来西亚关丹工厂进行冶炼分离,目前已经成为除中国外世界最大、最现代化的稀土分离厂。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其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万5千多吨,股价在两年里翻了约7倍。
稀土竟然不是中国的“王炸”了,可能吗?笔者客观地说,非常可能。要知道稀土并未中国独有,就全球而言只存在含量高低、开采成本是否划算、是否能做到环保开采的问题。即使是大量需求稀土的美国、日本,每年进口额才几亿美元上下,就算中国真的实施出口管制,他们最多花一倍甚至数倍的成本,还是卡不了人家的脖子。再加上这些国家有足够的财力,增加的成本在他们每年政府预算中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据报道,今年1月15日,美国参议院提出一项两党共同支持的议案,将迫使国防承包商在2026年前停止从中国购买稀土,并利用五角大楼建立一个永久战略矿产储备。
面对美日澳的步步紧逼,中国最近正在整合国内稀土企业,在2021年12月23日成立了中国稀土集团,继续对稀土开采进行配额管理。这有利于保护中国的稀土资源,维持企业合理的利润——近年来中国廉价的稀土出口导致骨干企业几乎全都徘徊在亏损与微利的边缘。尽管如此,考虑到全球稀土需求旺盛以及价格高涨,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际资本进入稀土市场。届时中国全球稀土市场份额还是难逃挤压的命运。
那么中国的稀土路在何方呢?笔者觉得,既然美日澳等国已经开启大规模稀土矿开发,中国企业再打价格战,不但赢不回国际市场,还会快速消耗中国宝贵的稀土资源,还不如好好利用本国已经探明的稀土储量,与国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公平竞争,卖一个利润较好的合理价格——毕竟中国稀土企业在人工成本支出方面还是有相当大的优势,切莫再像过去那么多年尽做赔本买卖。稀土并非地球上的稀缺资源,参与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合作共赢,才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出路。稀土跟现在的光伏产业一样,中国企业拥有全球绝对市场垄断地位,靠的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优势或者其他国家不可逾越的技术,而是通过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长期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成本优势,形成的强大市场竞争力。
从经济学上讲,国际资本尤其是私人资本都是逐利的。在一个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上,最大利润会促使他们开发和采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更严格的管理和最合理的商业模式,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千万别误以为别人离不开自己,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结果没伤着对方,反而让自己丢失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