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
注册 登录】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返回网站首页
首 页
资讯
数据
政策
技术
咨询
项目
市场
专家
企业
会展
招聘
管理咨询
《中国煤化工》
当前期刊:总第6期    
GE 气化技术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2012-9-27 来源:国家煤化工网 作者:Jason CREW
    

放眼全球,美国通用电气能源集团(即GE)的气化技术在全球各地使用不同的资源作为原料,包括中东与美国的天然气或原油、印度尼西亚的生物质等。特别是在中国,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现代煤化工,更是成为了最佳的展示:通过气化技术,将煤炭资源做不同的应用。有效延伸气化下游产业链,生产国内或国际上经济价值更高的产品。通过完整的先进工艺流程,移除了煤炭绝大多数的有害物质,将煤炭的价值甚至达到10倍以上的发挥。GE的水煤浆气化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这是GE的成就,也是中国煤化工的成就。

 

水煤浆气化技术实现了三大突破

80年代,GE向中国输出了第一套水煤浆气化技术,协助鲁南化肥厂煤制合成氨项目的进行,并从此拉开了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序幕。此后,上海焦化厂项目、渭河化肥厂项目等等引进GE水煤浆技术的项目依次上马。“十一五”期间,GE积极参与了中国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比如神华包头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并取得成功。高效、可靠、低运行成本、高气化强度,这是GE水煤浆气化技术在中国煤化工项目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就过去3年所取得的用户数据而言,运用GE水煤浆气化技术的中国气化炉项目开工率在95%以上,可靠性达到99%以上。

中国煤化工项目常建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利用与处理工艺中的水资源是一重要的课题。相较于其他气化技术,GE水煤浆气化技术工艺所产生的废水少、氮氧含量低,大幅降低了废水处理的难度与技术要求。而且,工艺所产生的部分废水还能够回收制浆,将整体气化系统的水最充分的循环利用。

此外,GE的水煤浆气化技术近年来有了三大技术突破:大型化、高压气化、更宽广的煤种适应性。大型化气化炉能够减少1015%的设备资金投入,降低了项目风险。中国国内目前已有81800立方英尺、日投2000吨煤的气化炉稳定运作中。中国煤化工行业中的确存在着对GE气化技术大型化的疑虑。但物理证明的结果是:单一喷嘴大型化是最为可靠稳定的技术。任何正常的运作时间下,均能够保持最佳的气化火焰与雾化效果,进而保证气化效能。过去水煤浆气化技术较少处理高灰熔点的煤种。但随着不同助融剂的应用与技术上的突破,以及贵州金赤煤化工项目和黑龙江省鹤岗华鹤煤制合成氨项目的稳定运行,证明GE水煤浆气化技术不再受限于特定煤种。

 

高压气化与辐射废锅带来先进能效

鉴于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能效指标,GE水煤浆气化技术团队也提出了两个新的建议:一个是在既有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之上,建议针对不同下游产品,采用高压气化技术;另一个是在气化流程中应用辐射废锅,回收系统产出的蒸汽以作更有效的应用。

高压气化技术在炼油行业已有多年成功的运行经验。上世纪90年代的中石化南京煤制合成氨项目是国内第一个高压煤气化项目。以煤制甲醇为例,高压有利于低温甲醇洗流程中的吸收与冷量应用,降低冷量的消耗,可实现等压甲醇合成,省去合成气压缩工序,降低能耗与循环水量。在市场最关注的投资方面,高压确实提升了核心设备的制造难度。例如:较高等级的阀门与管道,增加壁厚的变换系统,或较大的甲醇合成系统。但是,在同样产出下,高压气化技术可减少一套气化炉系列投入;较小尺寸及较低的低温甲醇洗要求可降低设备加工制造难度;大幅下降的甲醇循环量及冷量的消耗有助于降低操作及维修费用……因此,在同样产出下,高压气化技术的资金投入未必会明显高于6.5兆帕的资金投入。此外,随着国内核心设备国产化能力不断提升,设备价格会因高压气化的普及而迅速大幅降低,使高压气化技术成为先进、节能高效、更有经济效益的选择。鉴于中石化南京煤制合成氨项目对高压气化技术的成功应用,陕西省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凭借着对GE气化技术的信心和市场趋势的了解,成为目前中国国内最大规模的高压煤气化项目,并即将于明年完工。我们相信,当此项目成功开车的同时,会给予中国煤化工行业对于高压气化更多的信心与应用。

辐射废锅在国际上已有数个成功运行的项目。美国坦帕(Tampa)电厂于上世纪90年代已成功运行至今。其间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最新一代的辐射废锅更为稳定,能够提升30%的蒸气产量。辐射废锅能够有效的将气化炉燃烧室出来的大部分高温湿热转换成高压蒸气,副产的高压蒸气经过过热可用于推动空分压缩机蒸气透平,降低动力站规模与所需能量。在全变换的操作下,辐射废锅可以完全满足制氢工艺的需求,更可以视不同下游产品的需求,调节水气比;是真正的“聪明辐射废锅(Smart RSC)”。在中国国内燃料煤价不断震荡,以及发改委对于能源转换效率高规格的要求下,辐射废锅应是合理与领先的选择。

180吨煤制烯烃项目而言,若采用高压气化技术以及辐射废锅加激冷流程,可以达到先进能效的基本要求。若配合上多联产,则能满足先进能效指标的要求。此外,辐射废锅能够有效节省燃料煤,降低动力站规模,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污染及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排放。辐射废锅加激冷流程气化技术可以在副产高压蒸汽的同时确保合成气中水气比满足下游部分或深度变换工艺的需要,可以适应于多种煤制终端产品的需要。GE相信,该技术路线有望成为下一时代气化技术的主要路线。

 

多领域合作开发技术具有广泛前途

系统成功稳定的集成,是煤化工行业是否能够持续升级的关键要素。GE凭借着跨领域的杰出能力与成功经验,积极努力成为行业内的整合方案提供者。GE气化技术团队与水处理集团CMS团队共同看到了煤化工企业在处理黑灰水问题上的需求,便主动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最终透过与客户合作与经验运用,找出了工艺路线中各个最佳施药点以及最佳药剂,成功地从源头改善黑灰水问题,降低整体系统的废水处理难度及相关投资,结果符合甚至超过中国政府的环评与水处理要求。此外,GE气化技术团队还与中国油气企业的压缩机团队在多联产领域有所配合,比如在水煤浆气化工艺中加入膨胀机组,能够有效地将系统余热用于发电,供整厂使用,提升能耗效率。以上,仅是目前GE正在进行的跨领域合作的两个例子。

下一步,除了目前在推广的多联产之外,GE希望带动的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在中国应用。IGCC是考虑国内绝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与日俱增的能源需求,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能耗标准下的最佳能源生产方案。新型煤化工多联产的工艺流程,也是IGCC能否成功应用发展的关键。GE受美国能源署授权委托执行的杜克IGCC项目已接近开车阶段,其技术与经济性已经获得落实与证明。GE随时准备向中国输出这套成熟的技术,配合中国的产业政策与实际需求做应用与推广。

一直以来,GE承诺为中国的煤化工市场研发与输出各种最合适的技术与解决方案。GE决不把中国作为新技术或新产品的实验室,而是推介已相对成熟、有无数国外业绩证明的先进、稳定的技术。GE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与中国企业建立起更为深厚、长远的合作伙伴关系,为行业与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作者系通用电气能源集团煤气化业务总经理)

煤化工双月刊
  煤化工杂志简介
    《中国煤化工》双月刊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石油和化工网承办。着重报道中国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中至关重要的科技成果、示范工程项目、政策实施等,打造集政策解读、科技创新、市场分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交流平台;同时关注行业重大事件、企业与企业家,为煤化工产业市场动态、技术现状、企业文化、成功经验等搭建充分展示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中国煤化工》编辑部
总 编 辑︱胡迁林
副总编辑︱李 铁 王秀江 谢湘宁
采 编︱张颖华 朱明琦 刘有停 王丹丹 周 月 赵 明
咨 询︱曹祎 从东旭
通联主任︱赵悦呈
市场总监︱王 斌
本期责任编辑︱张颖华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中国化工大厦1301-1304室
邮 编︱100723

值班总编︱010-84885966
采 编 部︱010-84885175  010-84885270
市 场 部︱010-84885166  13501012005
咨 询 部︱010-52867232  010-52867173
通 联 部︱010-84885243  13240418561
传    真︱010-84885175
投稿邮箱︱coalchem@cpcia.org.cn
国家煤化工网︱www.coalchem.org.cn

煤化工专业委员会
秘书处︱王秀江  010-84885258
        赵  明  010-84885721-802
        周  月  010-84885721-803
传真:010-84885258
邮箱:mhg@cpcif.org.cn

技术支持
北京国化之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每单月15日出版
如发现印刷、装订等质量问题,请跟本刊联系。
声明 本刊所有署名文章均代表作者和被采访者个人观点,文责自负。如欲转载,须获本刊书面授权。

  编辑指导委员会
主 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主 办 煤化工专业委员会
承 办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
编辑出版 《中国煤化工》编辑部
编辑指导委员会
名誉主任︱李勇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高级顾问
谢克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俊武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 中国科
学院院士
倪维斗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 涌 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玉卓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志雄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
主 任
周竹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副主任
胡迁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科技部主任
刘家明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
吴秀章 神华集团副总工程师兼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启文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常振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化工事业部主任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  辉  山东兖矿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广锁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万善福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文善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教授级高工
王俊旭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方德巍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王 毅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王  霞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副总裁
叶长青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史勇春  山东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中民  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研究员
向文武  中国石化南京工程公司总经理
闫少春  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总经理
孙正泰  原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工
齐亚平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任沛建  陕西煤化集团神木煤化工产业公司董事长
刘良炎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裁
刘洪钧  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永旺  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  明  大唐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金成  山东聊城鲁西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张建胜  清华大学副教授
张继军 石家庄工大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积耀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张 楠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公司董事长 兼总经理
李瑞基 艾默生过程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
卓玉成 上海开维喜阀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尚建选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郎 莹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副总经理
房鼎业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姜丛斌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贺永德  陕西省化工学会名誉理事长  教授级高工
姜安平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荆宏健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总工程师
耿玉霞 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顾宗勤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
郭新宇  中国化工经济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
梁仕普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化工部总经理  教授级高工
黄  巍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谢中平  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褚宏春  兖矿集团煤化公司总经理
缪冬塬  北京美华博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翟明华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魏  飞  清华大学教授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邮编:100723
编辑部:010-8488517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慧里4区16号楼中国化工大厦13层
技术支持: 北京国化之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
ICP经营许可证040822号